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集部

楚辞读后感

时间:2023-09-23 10:47:29
楚辞读后感范文

楚辞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楚辞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楚辞读后感 篇1

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心无杂念,宁静超然,不滞于物?有多少人,在平静的外表下,有太多的纠结与挣扎在内心深处暗流涌动?又有多少人,能把这些纠结与挣扎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没有赤子的情怀,没有博大的胸襟,如何能够?

在《楚辞》诸文中,出现了许多许多人物,如女媭、灵氛、厉神、太卜郑詹尹、渔父和巫阳等。而这些人,或者曾经存在,或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其实这些人的角色、话语、观点就是屈原内心深处复杂矛盾心情的展露,纠结挣扎内心的呈现,但到最后,他都做了明确的抉择。

一、欲立功业与弃世离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老冉冉其将至,恐脩名之不立”。在此,屈原明确表达了作为一个已达知天明之年的有志之士的政治抱负与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可是却一再从罢官到流放“九年而不复”,乃至再流放。国君也从寄予重任到“不余听”到怒而迁之……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认同感又有很强的政治预见性与参政能力的人来说,这种境遇是多么的郁闷啊,内心将是多么的纠结。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一再吟咏“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凌大波而流风兮,託彭咸之所居”。欲立功业而不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竟至“呼号莫吾 ……此处隐藏9423个字……罗。纵观屈原的一生,作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美政”理想和改革事业永远为后人惋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子精神感人之处,还在于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为了理想,他“虽九死犹未悔”、“虽体解犹未变”。当理想无法实现时,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沉故国之乡,也不出走他国,汨罗江畔纵身一跳定格成伟岸人格的永恒。屈子作品理想的特点,是他赋予自己理想以香草、美人的品格,寄托对理想的追求。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现实意义,特别在我们这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

首先,中国的传统价值历经几千年传承,经过近代的淬火磨练,在灰烬中依然闪烁着钻石一般的光芒。我们一定要自信于我们优秀的

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当我们灰暗彷徨时,不妨读读那些先贤留下的华篇,仿佛站在历史的河边,聆听先贤的精神教诲。“帝高阳之苗裔兮,......”所谓传承,不仅在于血脉,更深厚的在于精神。当然,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我们才能更自信更包容面对整个世界。

其次,知荣明辱,是屈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在那些“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者看来,屈原的是非分明、毫不妥协无疑是不谙世事、不识时务。但是正是这种在艰难世事下,知不可为而为之、舍我其谁的勇气支持了中华文化历经狂澜而不倒。在一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时代,这种精神越发显得耀眼夺目。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是不可能成为和谐社会的。而这种价值重构的内在依据,一定需要从屈原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上去寻找,唯此才能不迷失本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德智国学网 www.dzhoufc.com 版权所有